俗話說“民以食為天”,然而卻有一些不良商家為了牟取暴利,不惜違法犯罪。最近在江蘇連云港,一位顧客對經(jīng)常光顧的涼皮店起了疑心,稱吃多了會上癮。隨后,這名顧客將這一情況舉報給了警方,結果還真查出了問題。
事情的起因是,這家涼皮店的店主因為生意冷清,便想到了往食材中添加罌粟殼的方式招攬顧客。目前,警方已經(jīng)對這家店鋪進行了查封,并將嫌疑人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男子吃涼皮懷疑添加罌粟殼
民警搜出大量含罌粟成分調料
今年8月下旬,江蘇連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路南派出所接到一位市民舉報,原因是有家涼皮店賣的產品口味很不正常。
連云港市公安局海州分局路南派出所民警張靠山介紹說,該市民經(jīng)常在這家店買東西吃,近期看到有關于食品安全的宣傳,有的麻辣燙里可能添加含有罌粟殼的調料,讓味道更好,他就懷疑經(jīng)常吃的這一家是不是也有!八桶旬敃r吃剩下的一份涼皮,給我們帶了一點過來,說懷疑里邊有罌粟殼!
民警聯(lián)系了海州公安分局食藥環(huán)偵大隊以及相關檢測機構。結果證實,該涼皮涼面內確實含有罌粟堿、那可丁等成分。隨即,路南派出所協(xié)同食藥環(huán)偵大隊對這家店鋪進行了全面搜查,扣押了一大盆辣椒油。經(jīng)鑒定,辣椒油里有罌粟成分。
民警張靠山說:“辣椒油調料里添加了含有罌粟殼的粉末,吃起來會讓人上癮,危害身體健康!
接著,民警又在嫌疑人李某家中搜出了大量疑似含有罌粟成分的辣椒油及粉末,當場檢驗結果均呈陽性。隨后,警方對涉案物品進行了扣押。面對鐵證,犯罪嫌疑人李某如實供述了其違法犯罪的事實。
民警張靠山介紹,疫情期間,該嫌疑人覺得客人比較少,店里難以支撐,就想通過這些不法途徑增加收入。
據(jù)李某交代,面對每況愈下的銷售額,他便想改變一下經(jīng)營方式。聽說在調味料里添加罌粟殼可讓客人上癮,便滿大街去問賣調料的商家,有沒有添加罌粟殼的料。
隨后,一調料商向他出售了含有罌粟成分的調料。李某將買來的特殊調料跟辣椒和豆油一塊熬制,拿到店里當做秘制辣椒油,拌入涼皮涼面。自銷售以來,每天盈利都在800元左右,比之前多了三分之一,案發(fā)時已獲利1.5萬元。
目前,李某由于涉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已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案件還在進一步偵辦中。
公安部門開展專項“鏟毒”行動
嚴厲排查打擊種植罌粟違法行為
我國刑法第351條規(guī)定,非法種植罌粟、大麻等毒品原植物的,一律強制鏟除。非法種植罌粟三千株以上或者其他毒品原植物數(shù)量大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民警現(xiàn)場鏟除罌粟
在每年罌粟開花結果的季節(jié),河南各地公安禁毒部門都會開展專項“鏟毒”行動,對種植罌粟的違法行為進行排查打擊。
河南省長葛市公安局老城派出所民警吳朝林說:“巡邏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村民在家門口的菜園非法種植罌粟,他狡辯說不懂,不知道種植是違法的。經(jīng)過對當事人的詢問,他也承認種的是罌粟幼苗,目的是農村小孩肚痛或老年人腰痛用罌粟殼煮茶,村民也反映說種植罌粟苗當菜吃的,當時民警都很吃驚!
民警鏟除非法種植的罌粟
長期服用含罌粟食品有健康風險
外出就餐要謹慎小心
我國對罌粟種植有嚴格的法律規(guī)定,除藥用、科研和科普教育外,其他單位和個人無論出于何種目的,一律禁止種植。
中國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yǎng)工程學院副教授朱毅表示,罌粟殼本身沒有味道,有些甚至帶有酸澀的苦味。非法店家使用的所謂罌粟粉中應該還添加了其他提味增香的物質,作為消費者很難辨別調料中是否含有罌粟成分。
“長期服用非法添加罌粟產品的餐飲食品是有健康風險的,可能對神經(jīng)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造成損害,最大的風險就是上癮依賴,具有潛在的吸食毒品的風險。對于消費者來說很難辨識是否添加的,只能把信賴交給經(jīng)營者和監(jiān)管者,在信得過的餐館去用餐,尤其是即將要體檢入職、入伍體檢的這類人群,一定要謹慎小心。”
朱毅告誡,罌粟殼所傳言的提香功效多是傳說,非法添加進去的罌粟殼含有的微量嗎啡,也逃脫不過檢測儀器的法眼。相關部門對此的態(tài)度是零容忍,沒商量。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中國之聲】